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09吳哥之旅】羅洛斯遺址群

2009/9/15 羅洛斯遺址 Roluos Group   


以吳哥的古蹟景點來說,水底浮雕是歷史最久的,再來便是羅洛斯遺址和咯拉凡寺,這大約是屬於前九世紀之前的寺廟,算是吳哥寺廟的起源,再來就是大、小吳哥寺廟的建築。但是在前九世紀,大都是於磚頭築成,並於磚頭上進行浮雕藝術,在這之後,大部份都是用巨石進行寺廟的建築,同時也由磚雕改為石雕了。


 


羅洛斯遺址位於吳哥遺址距離約20公里處,羅洛斯遺址包含了「巴孔寺(Bakon),普力科寺(Preah Ko)和洛雷寺(Lolei)」三處重要 的建築群,也是了解第九世紀前吳哥王朝文化最重要的歷文遺跡。


 


蘿蕾寺 (Lolei)


蘿蕾寺原本是座落於大型蓄水池上的島廟,不過到現在池水也已乾涸。蘿蕾寺被視為羅洛斯遺址的首選。
蘿蕾寺有四座塔:



中央有十字型石溝,雨水經過象徵陽具(Linga)的底座便代表被淨化過,也象徵流過這裡的水便是聖水。



從一早上山看了水底浮雕、女王宮、喀拉凡寺,到了用午餐時已經是下午快二點了,吃完飯之後,有人跟導遊建議,已經都兩點多快三點了,回去飯店休息通常是下午三點集合又再出發繼續參觀,乾脆今天就不要回去休息吧!!所以吃完中餐之後,我們馬上又出發去參觀羅洛斯遺址囉!!其實,團員們已經開始出現疲態了!!


 


巴孔寺(Bakon) 


巴孔寺建立於西元881年,其建築的形式和普力科寺(Preah Ko)和洛雷寺(Lolei)」兩個比起來,算是一個較大且較具規模的建築,可以說是羅洛斯遺址中最重要的建築。



巴孔寺以五層逐漸向上縮小的平台建構起「山」的象徵,最底層的台基67公尺,寬65公尺,近於正方,逐漸向上縮小,到了最上一層,平台長20公尺18公尺,這種逐層向上加高縮小的形式,具體象徵了印度教對山的崇拜。在最高一層平台中央,又修建了一座高達15公尺的高塔,把人的視覺筆直拉高。



寺廟中還保有紅磚修建外敷灰泥的小塔,圍繞中央高塔,總共22座,但基台的部份已經完全用岩石砌造。



巴孔寺也出現完全用石砌的長形房間,佈置在東邊塔門入口的兩側,推測是當年置放經書的「藏經閣」。



這裡也像東美朋寺,在基台角落每一層都一隻大象守護著。



這裡的階梯也算是挺陡的咧!!



普力科寺(Preah Ko)


羅洛斯遺址年代最早的普力科寺來看,寺廟四周都有護城的寬闊壕溝環繞。普力科寺的中心為六座磚塔,每三座排成一列。磚塔外層糊上灰泥,灰泥質地較細軟,可以雕刻非常精細的紋飾,這種雕法就是吳哥王朝以後精緻繁複石雕藝術的前身。



但年代久遠,如今泥多已剝落,露出內部的紅磚結構,雜草叢生磚隙之間。面目已經模糊的神像,猶自站立在神龕內。



普力科寺正殿台基上兩列磚塔,前排三座較大,這三座是屬於父系宗廟,祀奉三個朝代的國王,後排三座較小,分別祀奉上述三位國王的皇后,屬於母系宗廟。



從一片荒煙蔓草的庭院走過,走進形式莊嚴的寺廟塔門,有引道直通正殿。正殿三座磚塔各有一個入口。



入口五層台階升向正殿,台階兩旁各有一尊守護石獅。



階梯前各有巨石雕刻的黃牛像,這是印度教最高主神濕婆神的座騎難敵(Nandi)



其他照片:20090915吳哥之旅-羅洛斯遺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