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試讀活動] 垃圾男孩 (Trash)

20120616222549a72s  OAuthtExceptionOAuthtExceptionOAuthtExceptionOAuthtExceptionOAuthtException


著簡介以為是一本脫離貧窮成就夢想的故事,但不盡然如此,垃圾男孩透過三個14歲的青少年,勾畫了一個第三世界貧窮國家的故事,這個國家的人們生活在老舊的街道,空氣中瀰漫著腐敗與酸臭的氣味,一般人走過去會捏著鼻子疾行而過一刻也不想多留,他們或者無父,或者無母,或者兩者皆無。也幾乎沒有收入,生活上的經濟來源,只能仰賴著其他地方不要的東西,也就是「垃圾」。在這樣讓人心疼的背景設定下,也許會設想著,或許運氣好的話,撿垃圾撿到某天或許會撿到黃金?作者劈頭就平實地描述了在畢哈拉撿垃圾的實況,一般而言,最常撿到的就是一種叫做「濕都帕」的排遺物,而其他或許有價值的東西,只是塑膠而已。日復一日地在沒有光亮的垃圾堆哩,翻攪著自己的人生。




故事在主角群撿到了一個小皮袋後開始有了一點點的改變,過程中他們拒絕了警察的利誘,遇到的選擇也許不是當下最有利的判斷,但每個環節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本書透過各個角色的自白敘事,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貧窮國家不同面向的呈現,比如教育,比如刑求,比如政治的黑幕。讓我想到約20年前一張很有名的照片,在蘇丹拍攝的「禿鷹與小女孩」,那張照片非常真實的反映了當時蘇丹內戰的情況,小女孩拖著身軀往庇護所前進,一旁的禿鷹耐心地等待著她的死亡。這張照片後來獲得了普立茲獎,同時引發了社會的關注與爭議,拍攝此照片的攝影師後來也以自殺作結。與本書類似的地方在於,作者或許都是以一種旁觀的角度,呈現了某種真實。也許貧窮是很難以想像的,當我把賞金再放大10倍或100倍以後,就比較能想像在受到了誘惑的情況下還能做出正確(較正義)的判斷有多麼不容易。那種純粹為了正義的勇氣從何而來,還是指是因為窮慣了,也回不去了不如就豪賭一把?他們實在是賭很大,欺騙了兩位對他們很好的長輩,他們失竊了金錢與信任。沒有期待中的童心,帶點狡猾和算計,用邪道來抑制邪道。




整部小說就像是一個在垃圾山挖掘的過程,跟著情節一起挖掘到故事的最深處,單看這個故事會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只有主角群有發聲的機會,而另一邊的人呢,警察呢?或者副總統呢?怎麼沒有詮釋他們的立場的機會,這樣不會太偏頗嗎?但是在真實的世界哩,反而是相反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權有勢的人反而掌握了更多的發言權,甚至因為過多的發言權隱匿了正義本身該有的樣貌,而小說讓這些小小人物有機會說出她們的眼睛所見,感官所及的「真相」,姑且不論如果主角們沒有撿到小皮袋,是不是一樣貧窮,什麼也沒有改變。真正的意義在於闔上了書以後內心對於身在困境的人們的關懷,以及故事本身反映出了一種,處於逆境的人們擁有的勇敢與力量。




書名:垃圾男孩


作者:Andy Mulligan


譯者:周沛郁


出版社:大塊文化


感謝大塊文化給予試讀的機會。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