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為會哭, 但是還好, 沒有特別想哭的感覺, 這部電影是透過二女兒的紀錄, 呈現了爸爸罹癌前後的生活, 電影的主角, 砂田知昭先生, 他本人是個一絲不茍的人, 典型努力工作上班族, 他並不認為得到絕症是一種不幸, 而視為人生的另一道課題, 也許對於家人, 朋友都或多或少有些遺憾, 但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再帶給其他人麻煩, 所以連自己的後事他也覺得應該要親力親為才是。包括喪禮的場地、形式的準備,同時也要力抗癌症的繼續惡化,在還沒看任何資訊以前會把待辦事項想成是人生結束之前一定要完成的事,但這部片不是好萊塢商業片, 就真的是很平實的紀錄,有的是歡笑和淚水而不是床戲吻戲之類,所以, 在小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很在意的是當時售票員要幫我畫 6 排 11號的時候只跟我說在走道, 我還問他是中間旁邊的走道嗎 ? 他卻只跟我說走道, 沒說第6排就是最後一排, 11排是最左邊, 感覺我只要再往旁邊退一點點, 蹲下來我就可以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畫著圈圈。然後, 對, 他不是那些人生盡頭的瘋狂, 將他的 ending note攤開著看, 其實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啊, 找神父, 跟孫女玩, 要投自民黨以外的人 , 第一次跟太太說我愛妳好像這些事情我們平常就可以做了, 不必特別寫下來。也讓我覺得也許人生走到那一步之前, 我們可能都還沒辦法真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什麼。
故事裡有一段講到砂田先生失智的父親, 一方面可以從這個畫面知道,紀錄生活應該是他們家一直以來的習慣, 所以才剛好可以將這些生活的碎片拼組成一個有情節有血肉飽滿的故事, 另一方面失智對我來講比癌症更可憐, 有種你擁有一切, 但一切都不是你的的感覺。我想到昨天在紅樓警察局的公佈欄上看到失蹤人口和身份不明人士的公告,特別注意了年齡的部份,有些人的年紀可能跟自己的父母相仿, 就有一種原來我爸媽已經這麼年長的感覺, 但是照片裡的人, 也的可能從小時候就失蹤到現在過了三十多年, 有的人是被發現的但他連自己姓啥名誰住哪都沒有辦法表達清楚, 那時候心裡有很多感慨, 然後今天看到他的父親在生氣他的母親不讓他開診所卻忘了診所早就關門大吉的時候, 好像人都有一天不會像現在那麼好, 我們所要求的所希望的好像都不能再那麼多了。
砂田先生除了生活很拘謹, 按部就班一步步前進外, 即使得了重症還是有任性的一面, 就是為了吃鮑魚排的美味特地約了一趟家庭旅遊。如果從一件都是算計好的角度來看,我只能說,如果人生有任何的規則和限制,在最後那一刻,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是什麼。
我並沒有特別覺得這部片好好哭, 因為鏡頭只要再拉遠一點點, 你可能隨時都會想放棄這一個人, 但好看, 好看的地方或許在於那個很正面的人生態度亙久照亮那個布滿灰塵的凡心, 讓我會去重新設想, 當我是個孫子的時候, 我是怎麼跟外公互動的, 當我是個兒子的時候, 我能不能知道那些人士算是親友哪些不算, 當我正要退休卻得重症, 我會怎麼看到這些年的耕耘, 怎麼看待默默在一旁的家人, 又怎麼看待自己, 是很有感觸的電影, 但不只是死亡的悲傷, 他在詮釋的是人生道路, 是生命的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